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7/12/09

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後解嚴:想像紀念堂」12月9日登場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為了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鼓勵民眾透過多元管道,參與議題對話並提供意見,由文化部指導、中正紀念堂主辦的「後解嚴:想像紀念堂」展覽自106129日至10748日於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中央通廊展出,9日開展記者會除文化部政務次長、參展藝術家蒞臨外,另有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委員林信男、財團法人嘉義市228紀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榮森、台灣北社社長李川信等貴賓蒞臨出席。

在今(9)日上午舉辦的開展記者會中,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指出,中正紀念堂位於臺北市核心區域,由昔日威權統治象徵,轉變為爭取公民權益的場域,解嚴30年來,從政治解嚴到空間解嚴,進入思想解嚴,而藝術創作的核心,就是思想能夠自由,藝術也是我們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觸媒。隨著解嚴後的民主進程,台灣也慢慢走到成熟的民主社會,本特展代表著文化部希望中正紀念堂的詮釋權能回到公民社會、還給人民手中,民眾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參與管道,表達對中正紀念堂未來的想像,這也是我們進入民主時代的重要翻轉。

策展人吳達坤表示,本次開展記者會特別安排盛竹如先生口白,輔以新聞畫面剪輯成簡短影片,帶大家回到過去,穿越時空,從年輕人在中正紀念堂唱軍歌的戒嚴時期,發展到解嚴30年後現在的多元紛呈景象。


本展係以開放而具實驗性的展示方式,分區呈現參展藝術家包括王鼎曄、陳擎耀、張立人、「圖文不符」團隊等之藝術創作與動畫,以及陳宣誠、何炯德與衍序設計規劃等三組建築團隊,以其建築專業,各自發想中正紀念堂與園區的規劃創意;除此之外,展覽期間將辦理多場開放民眾報名參加的系列講座及工作坊,透過不同角度思考與管道,讓各界可以共同參與中正紀念堂轉型。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表示,紀念堂內目前約有6成以上空間是作為藝文活動使用,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藝文場館,此次突破過去傳統的討論方式,以多元藝術參與方式推動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本展由專業藝術團隊「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進行策展,結合藝術家與建築師作品,透過影像、現地創作、實驗建築計畫、多媒體等展示方式,以及一系列的工作坊及講座活動,讓民眾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參與中正紀念堂轉型,進而共同反思並想像中正紀念堂未來的多種可能。

管理處指出,今年適逢解嚴30週年,此時探討臺灣的轉型正義議題,也反映了過去數十年來社會的變遷;不過,由於推動轉型正義,乃至推動自身轉型並非易事,本次期望能透過藝術策展喚起民眾的參與意願,促進社會共識,進而一同來參與並見證中正紀念堂轉型的過程。

展覽期間民眾可透過本展主題網站上傳各種想法,也可以到展覽或講座活動現場留言及提案,表達個人對於中正紀念堂轉型的想像與建議,歡迎民眾踴躍參與;屆時民眾的參與意見將彙整至文化部社會討論計畫案內,以作為文化部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之重要參考基礎。

活動詳情請至活動網站查詢:http://imaginingmemorial.moc.gov.tw
或洽詢活動專線:0983-613316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