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08/02

「美」翻台灣 「感」動教育 「美角:生活中的每一課」-美感教育華山展出豐碩成果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臺灣很有特色:美食、天燈、遍地超商;臺灣很有幸福感:安全、環保、有禮貌。但是我們有沒有可能讓「美」也成為臺灣特色與幸福感的來源?國內百位教師與學生實驗了在新時代讓生活與學習更美好的新方法。此刻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的「美角|生活中的每一課」呈現了新課綱推動「美感教育」,翻轉臺灣未來的探索。

希望臺灣更美、未來更好的「美感教育」,是將「美」化為具體的經驗、行動與學習,引導臺灣的學子在生活中發現美,並將美帶進生活,將美感體驗結合設計思考,透過『做中學』與『問題導向的學習』,將過去把教育等同知識積累轉為跨域統整的能力與全人公民的素養。

以「美:生活與學習」為核心,從食衣住行等對俯拾即是的周遭事物以及日常生活物件開啟美的感受,傳遞「美感」即「生活」的觀念,點出「美」可以是引領學習的驅動力,由觀察、探索與實作跨越學科領域的界分,成為未來學習與自我學習的利器。

「沒有人不愛美,」參與計畫執行的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說:「與其把美視為智德體群之後,行有餘力才得以學習的「科目」,不如以美作為帶動學習、整合學科為素養的催化劑。例如,『美智』指的是解決問題或洞視問題的能力,也正是當代學習的關鍵能力。」曾成德指出哈佛大學前一陣子所發表的教育白皮書就把如何在科技理工學程中注入此種能力視為當前的任務。

然而這種「不一樣」的教育方式需要研發、學習。展場內的紀錄片展現了臺灣師生投入實驗「美感教育」的成果。例如,「如果記憶有顏色」來自偏鄉學校澎湖西嶼國中的林雪倩老師,年年面對上完中學就得離開家鄉求學謀生的同學。於是藉著孩子們天天面對的海洋,展開了敏銳觀察與色彩實驗,讓孩子們手做了一份生活與環境所幻化而成的記憶拼圖,希望遠行的遊子不要忘了家鄉。

這次展出作品之所以如此具有力量,是因為它可以擴張、提點我們進一步思索,離家長大後,是否還能記得家鄉美麗的特色?什麼是可以讓澎湖或臺灣更美的特色?是顏色?或者是氣味或環境?我們能不能為外國的朋友介紹心中記得的家鄉之美?甚至更近一步,將來我們如何試圖使美成為臺灣的特色、臺灣的幸福感的來源。

透過觀察、理解與創作,年輕的臺灣學子在美感教育種子老師的引導下,展現自己對於家鄉的顏色、植物的形態、制服的材料、教室的收納、食物與節氣、生活雜誌的製作等等的成果。集「概念」、「教學法」、「課程設計」於一。展覽在教育理念、學習工具、紀錄影像、資訊圖像以及生師實驗與專業實踐的成果作品的呈現下開展了一場發現、探索與創造的美感之旅。

美感教育計畫在研發團隊、種子老師、進班實驗的同心努力下,臺灣將教育出具備美感意識的新一代國民。美感教育計畫前核心實務委員,實踐大學客座教授林盛豐相信「這樣的國民,將對我們的社會帶來深層的改變,而使得我們的衣食住行各個面向,都變得細膩而美好。」

 「美角 | 生活中的每一課」展覽資訊:
台北場次/開幕記者會10782() 下午230
展覽日期:10782日至88日,10:00-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紅磚區西5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

高雄場次/開幕記者會107823() 下午230
展覽日期:107823日至99日,10:00-18:00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6展區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
免費入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