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9/12/11

結合部落藝術文化與部落小市集的|「冬陽原音祭」登場

記者陳仁宗/宜蘭縣報導
2019蘭博四季音樂節─冬陽原音祭,於1214(週六)起至1222(週日)止,假蘭陽博物館大廳登場。本季演出「冬陽原音祭」扣合全年度音樂節主題「記憶—連結過去與未來」,將進一步以「記憶:誰的?」的叩問出發,透過表演團隊對其自身族群記憶的追尋、探索、回歸與重現,呈現個別族群間獨特的歷史與記憶。並將邀請宜蘭在地優秀原民音樂團體來館演出,包括泰雅族樂水部落的「門諾漾文化藝術團」,泰雅族南山部落的「南山國小泰雅傳統舞蹈隊」,以及在宜蘭落腳生根的阿美族「瑪嘠巴嗨文化藝術團」,和今年首度復辦「海祭」與「豐年祭」的宜蘭壯圍奇立板社「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本季並規劃以表演節目搭配噶瑪蘭主題微展,及現場展售部落工藝、物產及原民美食。歡迎民眾一起加入蘭博「冬陽原音祭」的族群合唱,在冬陽映照的蘭博地景音樂廳,透過原音再現,連結我們之間的情感與記憶,體驗原汁原味的原民文化與藝術。
 
蘭陽博物館的建築構思源於自然元素與音樂的對話。蘭博的建築師姚仁喜先生將韋瓦第《四季》協奏曲的音符化為片片石材,鋪設於蘭博建築外觀,象徵蘭陽平原阡陌縱橫的田疇,也開啟蘭博建築與音樂的對話。自2014年起,蘭博嘗試以音樂形式介入公共空間,以「地景音樂廳」精神,融入音樂性公共藝術的概念策辦「蘭博四季音樂節」,將蘭博打造為建築音樂盒,規劃春、夏、秋、冬不同主題音樂饗宴,5年來已辦理超過80場音樂會。
2016年起,蘭博開始以「宜蘭製造」概念出發,將邀演團隊鎖定為宜蘭在地優秀音樂團體,秉持發掘宜蘭在地好聲音、並提供優秀團隊展演舞台的初衷,推出了「春天少年樂」(學子)、「夏季世界曲」(跨界/世界風)、「秋日歌仔調」(戲曲)、「冬陽原音祭」(原住民)四季主題及類型各異的音樂饗宴。

2019蘭博四季音樂節」延續前3年開始的「宜蘭製造」精神,繼續做更細緻的發展。除延續精選在地好聲音的初衷,本年音樂節在團隊選擇、策演方向及節目內容上,進一步強化在地原創、青年人才、以及和社區的連結,希望透過在地音樂人才與資源網絡進行有機串連與整合,呈現宜蘭好音樂的多元蓬勃生機,形塑宜蘭在地人文風貌與景致。

本季演出由來自山林的子民─泰雅族的樂水部落「門諾漾文化藝術團」;以及座落在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之間、蘭陽溪沿岸最上游的泰雅族南山部落,有「宜蘭縣最高學府」之稱的「南山國小泰雅傳統舞蹈隊」,二個泰雅族團隊將帶來源自泰雅族的傳說故事、傳統歌謠吟唱、器樂演奏、祭典重現、及根植於泰雅族「男獵女織」文化下的儀式舞蹈,呈現泰雅族源自於世代傳承和傳統智慧的表演藝術。
以及由花東阿美族移居宜蘭並落腳生根的「瑪嘎巴嗨文化藝術團」,這個宜蘭縣內唯一以阿美族為主的文化藝術團隊,將由阿美族祖源傳說與「農耕豐收」文化傳統出發,帶來結合阿美族古調吟唱、戲劇表現、傳統器樂演奏、祭典樂舞、及傳統結合創新的舞蹈編創演出,表現阿美族人經由文化傳承與串接的阿美族群認同。

此外,2019年亦是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人在睽違140年後,重新復辦「海祭」與「豐年祭」的歷史性時刻。透過今年的「冬陽原音祭」策演概念:「記憶」,本季將特別邀請宜蘭壯圍奇立板社的噶瑪蘭族人參與演出,現場將重現噶瑪蘭族豐年祭祭典,再現噶瑪蘭族人以「農作」、「漁獵採集」為主的文化傳統與族群記憶。

本季「冬陽原音祭」希望呈現個別原民族群在山林(泰雅族)、平原(阿美族)、海洋(噶瑪蘭)等不同地理向度及生計模式下,發展出各具獨特性的文化與傳統。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現形式上,本季特別規劃以表演節目搭配「噶瑪蘭主題微展」及「部落市集」,希望透過現場演出結合情境展示,重現兼具五感體驗、原汁原味的原民文化精華。
「噶瑪蘭主題微展」由本次演出團隊「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協助提供奇立板社傳統文物,包括:噶瑪蘭族琉璃珠飾品、情人袋及男女頭飾、改良式編織台、香蕉絲及現代編織作品、捕魚用具及魚簍、祭杯及小型祭台等。「部落市集」預計於本季4場演出當日,於大廳現場展售部落工藝、特色物產及原民美食。

歡迎各位朋友在12月來到冬陽下的蘭博地景音樂廳,加入我們的族群文化體驗,藉由「記憶」的主題在不同原民族群眼中,映照出獨特、多元且差異性的意義與詮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