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20/12/25

後疫情時代的國際賽事|宜大表現穩健 勇奪IFEC 2020銀牌

記者陳仁宗/宜蘭縣報導         美國國家能源局主導、今年由丹麥奧爾堡大學取得主辦權的「2020未來能源國際競賽」(International Future Energy Challenge ,IFEC),23日公布競賽成績,國立宜蘭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劉宇晨與臺大金藝璘教授帶領的宜大電機系學生,在世界各國勁旅環伺中,憑藉紮實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榮獲全球第二名傑出效能獎,與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大學(University of Belgrade)並列,顯示該校大學生的電力電子與綠能專業技術水準已有與國際一流大學並駕齊驅的實力。


「未來能源國際競賽」自2001年開始舉辦,首屆比賽僅限北美各地知名大學組隊參加,由於反應熱烈,2003年第2屆競賽起,擴大至全世界大學皆可組隊報名參加。競賽主題以往都專注於電力電子轉換器設計,今年則以「奈米衛星電源轉換器」為題,讓全球團隊進行發想與實現。

本屆競賽採三階段進行,包含書面審查、口頭進度報告與詢答。初賽有來自德國、美國、中國、塞爾維亞、印度及臺灣等國家共26個隊伍參加,17隊通過初賽,最後由來自4個國家4所大學隊進入決賽。參加決賽的團隊將電路寄到丹麥奧爾堡大學進行統一測試,依照效能評比成績,並以直播方式讓參賽團隊參與測試過程。


由蔡孟錡、鄭怡玟、彭羿鈞、林亭妤與何東潤組成的宜大團隊實現了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轉換器的研發設計,並提出完整的電路分析與評估,作品亦通過大會要求的電器測試,且滿足-40度環境溫度與60度環境溫度的需求評測;此外,因本次競賽是採線上方式進行,團隊無法親赴競賽現場解決問題,所以電路設計可靠度的提升,也是競賽獲勝的關鍵要素。(展示視頻連結:https://youtu.be/SFnJLApl4w4

宜大副教授劉宇晨表示,競賽作品結合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理,特別邀請臺大金藝璘教授加入團隊,共同指導學生參賽,實現跨域、跨校的專業交流。此外,受到疫情的影響,經歷賽制調整,整個賽程延展為一年半,對整個團隊而言,是場艱辛且漫長的全新挑戰。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持續累積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也需時刻修正方向及調整自我心態,實屬不易。因無法親赴競賽現場,在寄出參賽作品的前夕,為確保電路正常運作與測試環境的一致性,團隊不僅向臺科大電力電子實驗室借用兩套設備進行測試,更因設備配電需求的限制,即使冬風冷冽,也只能在教室外的配電箱旁,用展板隔間搭建試驗區。然而,競賽的經歷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意願,也讓學生在競賽中找到明確的目標前進,更因為與國際一流學府學子的交流,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各種思考問題的角度,進而瞭解自身的不足或考量未來發展方向。

擔任隊長的蔡孟錡表示,在這次競賽中,對於計畫執行與注意事項等執行策略面有更深刻的認識,也學習到許多團隊合作交流的方式。團隊學生鄭怡玟則表示,參賽的電路設計是從衛星外觀進行發想,並模擬外太空可能發生的情況,例如衛星可能面臨遮罩,使太陽能板無法提供足夠電源,必須加上電池充放電。在設計過程中,經過不斷地討論與更新架構,嘗試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也參考不同的設計性能,從理論學習、元件設計、電路走線規劃與焊接,到模擬、實測及更新改善,從無到完整作品的呈現,都是依賴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團隊合作成效的最好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