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05/18

106-107年度山野教育推廣成果發表記者會|山讓我們更強壯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為什麼要帶孩子爬山?」諸多帶著學生爬山的老師們,不約而同地發現帶孩子爬山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體能、養成愛運動的習慣、堅強其意志力、學會團結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登山的一百種理由」紀錄短片中,孩子們口述爬山的一百種理由包括想減肥、比跑操場有趣、團結、互助、大自然好美等。另外,登山也對中途學校學生的行為矯正,產生很大的正向改變效用。教育部體育署今(18)日辦理山野教育推廣成果記者會,邀請山野教育學校校長與學生代表,以及參加教材教案等甄選獲獎的教師,分享「山使我們變強壯」的生命故事。王水文副署長除親自頒獎、勉勵師生勇於探索自我,邁向生命成長的蛻變之外,也聆聽這些學生成長與改變的歷程。例如,新竹市大湖國小的學生發現自己的個性與體能變好了,從小隊員變成幹部時學會照顧他人與更富有責任感;臺南市左鎮國中是典型的偏鄉小校,全校學生僅54人,蔡宜興校長提到推展山野教育一開始是為了減少半數學生BMI偏高的問題,也讓學生學習如何克服挑戰,而學生則提到登山除了健強體魄外,更學會如何使用空拍機記錄登山歷程與自己生長的土地,養成自律、合作的態度。

為呈現學習成果,學生於記者會現場贈送代表「負重與承擔責任」的小背包、意味每個生命都需要「支撐與相互倚靠」的登山杖、象徵「認同、榮譽感與歸屬感」的頭巾給王水文副署長,王副署長亦回贈「打火機」、「登山繩」及「小刀」3項登山小禮物,分別代表「高尚的品德」、「團隊合作」及「自信與解決問題」。副署長以此勉勵學生們能藉著山野教育,讓自己更成熟,成為具有品德、自信、團隊精神與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106
學年度亦甄選出「課程設計方案」、「教學活動設計」、「影音成果、微電影或紀錄片」等3類共15項作品,希冀這些獲獎作品,能開創出更多元的刺激觀點與方案,也邀請更多的教師持續投入,逐步充實山野教育的教學資源庫。微電影類唯一獲得優選的作品,是臺東縣桃源國小帶著布農族的學生回老部落傳統領域登山與文化尋根的故事,純真的童顏,在夜間溫暖的柴火中,路不見了,腳卻還走著,藉著山野教育要過得精彩,為自己喝采,更在雨水與汗水中,傳承了原住民與土地共生的山林守護精神! 


山野教育除了可以讓學生變強壯、變得更有毅力外,也在無形中養成學生規律運動的習慣,並且在為了上山的「任務」與「目標」中,創造出回歸真實情境的多元學習模式,讓學生走出教室,在真實的山林環境中感受自然,透過實地考察印證知識;在山林野地的生活中,自然產生與師生夥伴間的溝通、協商與分工合作,促進了團隊合作與互助等精神,成為學習共同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