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9/02/18

青春壯遊夢|發掘耐人尋味的感動「108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徵件起跑囉!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辦理以來已有近2000名青年們走進臺灣各角落,發掘不為人知的美好!為鼓勵壯遊體驗學習精神,計畫申請年齡向下延伸至15歲,報名組別除了高中職學生的「扎根種子組」、1835歲的「圓夢青年組」外,更鼓勵18歲青年以感動地圖作為給自己的成年禮,增設「熱血十八」組。

計畫徵件自即日起至412日止,歡迎1535歲的青年朋友,3(含以上)即可自組團隊進行提案,入選最高實踐獎金8萬元,成果競賽優勝團隊還有機會獲得競賽獎金35萬元。別錯過提案機會,發揮你的創意,親近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美麗大地,展開一場壯遊吧!

你知道我們所吃的米飯從哪裡來嗎?食安問題頻傳,在「農夫種」與「消費者吃」這中間的空白,你是否曾經探究過嗎?去(107)年度感動地圖獲獎團隊「必有我師」,為把握大學生活最後一個暑假深入探究一件有意義的事,因而走進宜蘭內城進行一場「從土地到餐桌」的旅行。

「必有我師」團隊成員由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三位大四學生所組成,團隊在執行企劃期間,拜訪了內城生態學校的兩位創辦人以及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探討關於「食農教育」的內涵、定義與實施方式,同時,並進入社區發揮所學才藝,帶著社區阿公、阿嬤跳國標舞,課餘時候也跟著內城生態學校的大哥、大姐認識當地環境及生態,最後回到「食農教育」的概念,以自身所學傳播專長規劃遊程,讓更多人來到內城,進行「親手做」的體驗教育!

大部分九零後的年輕人生長在經濟發達的年代,食物在現代生活中被視為必然的存在,不須瞭解食材烹煮過程,走進便利超商各式美味食品隨手可得。然而,在傳統臺灣廚房中,灶就是生活的主角,日常的一切總是離不開灶。團隊成員利用縮時攝影記錄「純手工」傳統爐灶的興建過程,同時透過訪談以更全面的角度介紹內城,剪成觀光宣傳短片,吸引民眾來地方農村生活體驗。團隊成員共同表示:「食農教育強調的是『親手做』的體驗教育,不論是蔬果稻米,一同到田地耕作、享用割稻飯,更了解食物的製造過程。興建爐灶除了是體驗活動的一部分,也是從土地到餐桌環節的第一步。」

進行一場傳統農村體驗可以促使年輕人重新思考食物的價值,並且學會珍惜食物,團隊成員楊巧柔分享:「出發前,我們覺得三人行必有我師,旅行後才發現,不管進入怎樣的場域,都會找到值得學習的對象」。從團員堅定的眼神中,我們看見了臺灣文化的魅力與世代傳承的希望。

熱血如你,心中是否正編築著夢想藍圖呢?發揮你的無限創意,讓壯遊結合所學專長,趕快來參加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就有機會幫助你實踐夢想!(其他精彩團隊故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gzHCzh-6M )更多壯遊體驗學習活動請上壯遊體驗學習網(https://youthtravel.tw/ )查詢與報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