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9/07/12

催生共融劇場 讓藝術參與不卡關|文化部與國家兩廳院攜手合辦藝術共融工作坊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文化部為推動文化平權計畫,回到以人為本的友善劇場初衷,於(11)日特別攜手國家兩廳院,邀請全國各縣市表演場館人員及演藝團隊代表150人,於國家兩廳院舉辦「藝術共融工作坊」,透過專題講座與分組工作坊,以藝術共融、共融劇場的思維及視角,為青少年、親子、樂齡長輩及身心障礙者,打造更友善、溫暖的劇場環境,讓藝術參與不再處處卡關,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無負擔的走進劇場,自在的沉浸在藝術的感動。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副司長梁晉誌指出,文化部推動文化平權,在藝文空間的升級服務方面,不僅硬體改善上,提供更為友善舒適的劇場環境,同時也在軟體服務上,持續鼓勵各縣市場館規劃各種友善、共融的活動。文化部也支持所屬場館提供青少年、親子、樂齡長輩及身心障礙者平等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例如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推出親子舞劇《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結合口述影像技術和肢體體驗教學設計,帶領視障者進入劇場,身歷其境感受舞蹈表演氛圍;國立臺灣美術館設計「非視覺性探索計畫」,規劃口述影像及3D導覽教具,讓視障朋友用聽覺及觸覺體驗美術館經驗;各地生活美學館推動樂齡人口文化近用計畫,設計適合長者的身心視力及體能狀態的藝文活動。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劇場是一個以人為核心的場域,共融的意義就是對所有人開放。兩廳院利用幾年前大整修的機會,特別著重在無障礙硬體設施的改善。打通有形的障礙之後,接下來要提升無障礙服務,實踐文化平權精神,包括增加口述影像場次、提供聽力障礙輔助字幕、提升節目單易讀性等,以服務各種不同需求的觀眾。另外,為了讓父母不再錯失欣賞演出的權利,今年首次開辦托育服務,也獲得熱烈迴響。今日的工作坊是討論的開端,希望與各界朝共融劇場持續努力。

工作坊上半場,由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享兩廳院文化平權與藝術共融的推動與實踐、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楊慧珊分享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無障礙通達計畫、國家兩廳院顧問易君珊分享平權核心精神與文化近用現況。工作坊下半場,國家兩廳院顧問易君珊以圓桌工作坊形式,帶領學員討論不同障別觀眾的藝術體驗,思考更友善的模式,並安排不同領域的講師提供藝術共融的推動經驗,包含劇場工作者盧志杰、鍾柏淵,電視工作者陳立育、陳傳惠,廣播節目主持人許家峰、社會工作者郭惠瑜、游鯉綺。課程中學員藉由觸覺導覽及聾導覽,真實體驗視障及聽障觀眾的服務需求。最後欣賞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從理髮廳走出來的拉縴人」輕鬆自在場示範演出,透過專屬規劃的演出形式,讓所有年齡或障別的參與者都可以放鬆、無負擔的體驗表演藝術的美好。


文化部表示,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文化部支持縣市藝文專業場館軟體、硬體同步升級,特別強調「以軟體帶動硬體」的思維,因此今年辦理三場次研習,希望第一線的縣市場館人員與各縣市的表演團隊,都能藉由課程的學習與獲得,帶回工作岡位上,成為未來政策規劃或節目設計的一部分。第一場次已於624日在台江文化中心辦理,讓學員們了解臺灣第一個由民間催生的劇場,如何透過社區的力量,打造出屬於在地的藝文生活圈。今日的藝術工作坊是第二場次,討論共融劇場的推動,需要場館、藝術家、表演團隊及觀眾的認同與共同投入。

第三場次將於10月份於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辦理,將探討南部首座國家級表演場館如何串聯地方表演場館,驅動區域藝文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