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9/10/24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三輯新書發行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美館)於(23)日為新發行的《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三輯舉行發行記者會,由文化部次長蕭宗煌主持,國美館館長林志明、審查委員蕭瓊瑞、王志宏、簡榮泰,專書主角翁庭華、何慧光及公子何彥勳、黃季瀛、徐仁修、攝影家家屬劉真如(劉安明之女)、郭翰(郭英聲之子)、多位攝影家前輩簡永彬、莊靈、張照堂、潘小俠、黃伯驥,叢書作者陳韋鑑、陳亭律、林怡秀,以及多位知名攝影界學者、藝評家等均出席,實為攝影界一大盛事。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歷史學家以史為鑑,攝影家則是以鏡寫史,透過攝影術紀錄土地與人民等風貌,呈現多元面向。蕭宗煌次長也期待《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能透過有系統的建置,呈現臺灣攝影的完整面貌,提高民眾對自身土地與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國美館館長林志明則說,《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一輯及第二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承辦,國美館很榮幸接手進行這個攝影界的大事,期透過叢書的出版,以及即將在明(109)年開始試營運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規劃,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及教育推廣的媒介,落實各界期盼。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三輯全套六冊,包括《劉安明》、《何慧光》、《翁庭華》、《黃季瀛》、《徐仁修》、《郭英聲》等六位攝影家專書,題材、風格各自不同,呈現出攝影在紀實、肖像、專題報導、商業攝影、生態、心象等豐富的面向。評審委員蕭瓊瑞強調,攝影家的作品為我們保留祖先的足跡,透過作品能更認識臺灣的風土與民情。也展望《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的規劃與出版能持續進行,讓攝影成為臺灣人共同的資產。

一生追求「純真之美」的劉安明(1928-),以紀實之作敘說屏東鄉俗風土人情,捕捉臺灣農村過渡至都會時期的珍貴縮影;何慧光(1929-)自幼追隨父親於臺中開設人像寫真館,擅長以打光、暗房、修圖技巧,創造唯美摩登的肖像,並洞燭機先,開創婚紗攝影事業;翁庭華(1934-)受美國紀實新聞攝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啟發,長年致力於孩童、東北角海岸、九份礦坑等地的專題攝影,數十年如一日;晚期為圓夢而赴日鑽研沖印技法,將都市地景轉化為獨特的抽象風格。

黃季瀛(1934-)畢生擔任小學教師,閒暇捕捉校園孩童容顏,退休後仍筆耕攝影專欄,成為年輕創作者的啟蒙;創辦荒野保護基金會的徐仁修(1946-),以鏡頭深入人跡罕至的雨林與蠻荒,宣揚生態保育意識;郭英聲(1950-)作品以超現實意象構築內心風景,早年曾為雲門舞團留下紀錄影像,更結合攝影與時尚創作,享譽海外。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以傳記體裁呈現攝影家生平故事與追求藝術的歷程,串連起臺灣攝影多元發展脈絡,是落實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自106年推出第一輯以來,今年已出版第三輯,累積了十八本攝影家專書,為臺灣攝影文化資產保存及推廣持續扎根。期盼透過《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的持續出版,帶領社會大眾進入攝影家的視野,品味臺灣的文化記憶,喚起對自身文化與土地深刻的理解與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