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6/09/04

我思‧我在‧我翱翔!|105年青年國際組織及社會企業研習團成果工作坊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於93(星期六)在集思臺大會議中心柏拉圖廳舉辦「105年青年國際組織及社會企業研習團成果工作坊」,甫從美國、英國及德國研習歸來的青年,熱烈展開跨國對話,分享到國際組織及社會企業觀摩20天後的滿滿心得,並展開令人驚艷的提案競賽!
青年署署長羅清水提到,青年的全球移動力不容小覷,在人才流動快速的地球村裡,各國紛紛投入大量的資源吸引菁英人才,青年署為開拓青年國際視野,提升青年國際參與能力,今年持續耕耘臺灣青年社會企業及國際組織種子的藍田,選送51位青年於7-8月期間分赴美國、英國及德國,期望青年用創意結合3個國家最新的社會企業趨勢,為臺灣創造不同的社企面貌,並從非營利組織的角度出發,進而翻轉及改變社會。

美國團團員此次參訪東岸的休士頓、華盛頓以及波士頓,以當地的農田經濟與社會福利機構為主軸,深入了解如何讓產業、社區與社會企業接軌,進而去影響、改造社會。目前就讀國立中正大學的辜渝珊,回憶起在波士頓的Bootstrap Compost(BC),與農場合作,將廚餘做成有機堆肥,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印象最深刻的是,BC的負責人Andy曾說:「社會創業家,應該在動態環境中,隨時保持彈性,並具有同理心。」讓她銘記於心。

英國團則從英格蘭跨足蘇格蘭,無論是在倫敦街頭體驗The Big Issue(TBI)雜誌的販售,還是在格拉斯哥參訪僱用中輟生及街友協助行政業務的Sunny G Radio,團員都有深刻的感觸。TBI透過街友販售雜誌的過程,重新建立與人對話的自信。一場「快閃街賣」體驗,由10位街賣朋友帶領18位團員一同銷售雜誌,不僅考驗銷售技巧,也激勵換位思考。「一塊錢夠嗎?」一位團員難忘街頭上受到近乎嫌惡的施捨。TBI的主管Serena 與團員分享,街友問題不只有生計與心理的協助,社會大眾對街友的刻板印象也是TBI最大的挑戰之一。團員們相信,能夠以社會企業繼續擴大影響力,改善街友與更大的貧窮問題。

德國的國際組織及社會企業也宛如童話世界般精彩,團員這次參訪了全世界少有的綠能城市-弗萊堡,這個特別的地方,家家戶戶都備有太陽能板,以提供日常所需的用電量,而且擁有全世界第一個無車社區,上班族每天從四面八方搭大眾運輸進城,然後在中央車站的腳踏車停車樓裡,找到自己的腳踏車騎去上班地點,因為弗萊堡市中心在1973年就已經禁止外部車輛駛入了!團員們莫不訝異於在弗萊堡體驗的諸多不可思議,紛紛思考著,回到臺灣之後的他們,要如何為這個世界,用創意灑上繽紛色彩!

在成果工作坊發表時,團員針對臺灣青年、街友就業、難民、銀髮、食農教育及新住民等面向進行提案,利用在國外研習所見所聞,內化整合,引進國外的思考與方法,針對臺灣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提出改善之方案。而企業與社會企業不同之處,就在於社會企業期待能讓社會改變,讓大眾更友善對待環境,並解決社會問題。

在團員的提案中,「IElders」提倡老有所歸的理念,從醫療協助、銀髮關懷等方式加以落實,除了讓老人愛上退休生活,也請專人輔導銀髮人才創業就業。「FruiTank」則透過農業體驗活動,結合農業教育,鼓勵青年返鄉務農,達到永續經營的理念。「好室Domo」則是從德國看到的帳篷社區,希望引進德國帳篷,並研究適合臺灣及東南亞氣候的帳篷,解決天災發生時災民收容問題,落實人道關懷。

這趟國際組織及社會企業研習團,青年除了透過研習觀摩而有所成長外,也為臺灣的未來帶來更多改變的希望。想知道更多的青年國際參與及交流的資訊嗎?歡迎至iYouth青年國際圓夢平臺https://iyouth.youthhub.tw/ 查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