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於10月23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105年社會企業創新沙龍」,讓一群初探社會企業的民眾及實踐社會企業的新世代青年,藉由座談交流共同激發出翻轉社會的影響力,現場吸引了百名青年熱情參與。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特別到場勉勵青年,做為世界公民,應該更積極思考如何解決社會上各個角落的問題,社會企業並非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永續發展的機制來解決社會問題,藉由這次活動,分享青年赴海外吸取的寶貴經驗,期待透過用心傾聽,進而展現世界公民的責任。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特別到場勉勵青年,做為世界公民,應該更積極思考如何解決社會上各個角落的問題,社會企業並非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永續發展的機制來解決社會問題,藉由這次活動,分享青年赴海外吸取的寶貴經驗,期待透過用心傾聽,進而展現世界公民的責任。
在今年暑假期間參加「105年國際組織及社會企業美國研習團」的方君維,正嘗試在舒適圈外超越自己。她分享了在DC Kitchen參訪的收穫,該組織處理剩食問題,協助無家可歸者及更生人重返社會,減少更生人回流監獄的比率,更讓危機變成轉機,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君維更進一步表示:「看待問題時,不要一味地往壞處思考,而是要擴大議題影響力,從不同的角度多方切入,才能找尋最佳解答!」
對於臺灣也有引進的英國社會企業The Big Issue(臺灣於2009年開始發行大誌雜誌),胡家瑜對其發行的初衷特別有感,他們除了藉由街頭販售雜誌來協助街友建立起自信與微笑,更積極思索如何消弭社會大眾對街友的刻板印象。到德國研習參訪的彭資涵則對「黑暗對話」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表示看到培訓老師透過肢體表達的強烈自信及笑容,以及散發出來的無限耐心,感到特別振奮人心,資涵相信這些正能量的傳遞,更是支持團員去實踐社會企業的動力。
難得的是,現場也邀請到曾經競逐柯林頓全球計畫「霍特獎」(Hult Prize,獲有「商學界諾貝爾獎」美稱)的政治大學Vermipower跨國團隊臺灣成員陳建合,揭密如何將臺灣養殖蚯蚓培育有機肥的技術,變成改善墨西哥貧民窟的黃金。獲得教育部U-Start計畫文創組首獎的「三明治工」創業團隊謝若琳,則與青年暢談參與社會企業競賽提案的心路歷程與反思。
青年署署長羅清水提到,社會企業在青年的職涯發展中,可以當成一個選項,也可以當成志業,因為從社會發展的潮流來看,社會企業可以直接幫助並解決社會問題,也期許透過青年的力量,讓社會企業的模式可以多元發展。
社會企業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透過海外研習及交流,青年得以從各國標竿中學習,並為臺灣及世界做出改變。想知道更多青年國際參與及交流的資訊嗎?歡迎至iYouth青年國際圓夢平臺(https://iyouth.youthhub.tw/)查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