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全球人口老化的今天,歐美許多博物館已在「公眾健康」上扮演重要的推手,為年長者療癒身心的場域。即將步入高齡社會的臺灣,如何善用博物館資源,為年長者提供服務?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辦理博物館創齡行動深根計畫,本次計畫團隊將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以及中華民國友善平權委員會,邀請英國利物浦博物館負責高齡者活動的兩位靈魂人物來臺,於11月22至24日在臺南、臺北兩地舉辦三場「2016博物館創齡行動工作坊」,分享該館「回憶之屋」(House ofMemories,
HM)專案的策劃與服務經驗。
利物浦國家博物館自2012年起推出「回憶之屋」計畫,透過舊照片、古董、可租借的「回憶旅行箱」(MemorySuitcase)等,為年長失智症患者以及其照護者打造一個充滿溫暖、懷舊氣氛,可以放鬆紓壓的空間,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彼此重新對話、建立關係。此外,博物館也在館內設有「回憶散步」(Memory Walk),讓年長、失智症者在照護人員陪同下,觀賞昔日物件與照片;「當時年紀小」(When I Was Little)則是讓3-7歲小朋友陪同年長者一同參與,鼓勵年長者分享童年往事,並一起將所見所想畫在相冊上帶回家。該計畫除了館內導覽、手作活動之外,也包括館外活動(outreach activity)及提供照護人員、社會工作者有關認知障礙、失智症的專業訓練。
博物館擁有的資源並非僅是收藏、展出的物件,博物館也是一個充滿美感與安全感的療癒空間;此次應邀來臺的「回憶之屋」活動規劃負責人卡洛.羅傑斯(Carol Rogers)以及路易絲.帕內爾(Louise
Parnell)將透過專題演講分享實務經驗並帶領工作坊活動;讓參與的學員藉由實地體驗與國際博物館界無縫接軌。
「2016博物館創齡行動工作坊」活動共分三天、六個場次,每場課程皆不同。22日(周二)率先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登場,上午專題演講的題目為「博物館與社區的連結」(Connecting
Communities),下午工作坊重點為「發展長期夥伴關係」(DevelopingSustainable
Partnerships)。23日(周三)假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上午專題演講題目為「零界線博物館」(Crossing Boundary),下午工作坊則聚焦於「發展健康與照護者取向的教育活動與數位資源」(Developing Education and Digital Resources for the Health and
CareGiver Sector)。24日(周四)移師國立歷史博物館,上午專題演講為「國際夥伴關係的潛力」(The Potential for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下午為HM活動的經驗分享。
活動報名與執行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表示,考量各博物館場地以及維持工作坊的品質,每日上午的專題演講將開放100至120人到場聆聽,採網路報名,有興趣的民眾亦可當天在現場報名候補;下午的三場工作坊各有40個名額,僅提供給在網路上完成報名並獲得錄取者。更多活動訊息詳見官網http://tnnuagiccrm.wixsite.com/creatingage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