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6/12/25

「虹膜與預防醫學」 12月25日 與您分享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與財團法人志英植物研究發展基金會為輔助現代醫學的不足,舉辦105年度醫學與替代醫學系列講座,特邀美國國際整體虹膜師李靜怡女士,於1225日下午230分在演講廳與民眾分享「虹膜與預防醫學」。
現代虹膜學於十八世紀末發展於歐洲和北美,然而透過眼睛的分析作為身體健康的觀察可追朔至六千多年前,見於古中國、希臘的醫師。直到1822年由一位匈牙利外科醫師Ignatz Von Peczely在外科病房中,觀察手術前後病人的虹膜紀錄,進而發覺人體各部位與虹膜相對應的關係,描繪出人類第一張虹膜圖。

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地區,特別是德國,開始將虹膜學經由實證臨床的抽血檢驗、X光、大體解剖等進行比對。不僅讓虹膜圖更為精準,更加速了虹膜學在歐洲的發展,雖然在二十世紀前期虹膜學就傳到美國,因為二次世界大戰阻礙了歐洲與美國在虹膜學上的交流,戰後二十世紀後期,歐美雙方重新在虹膜學上交流時,竟然發現各自研究的結果相似度高達85%,因此奠定了虹膜學在醫學上的參考基礎。

虹膜學由美國Bernard Jensen醫師推廣至亞洲地區,臺灣發展的歷史大概近30年左右,大多應用於養生保健領域。近年由於資訊科技技術的迅速發展,協助了虹膜在擷取上的方便與經濟性,虹膜因此成為目前在生物辨識領域中的重要研究範疇之一,國際醫療趨勢研究指出,預防醫學將會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研究重點。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相關資訊請至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網站www.yatsen.gov.tw查詢或電洽(022758-8008分機5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