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6/12/22

石韻揭諦─印石巧雕展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國立歷史博物館長年來積極舉辦各類型國際性展覽,以期達到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目的,兼之以弘揚歷史文化之教育性功能。為了向民眾介紹各類印石,並宣場印石文化與其工藝之美。本館特別舉辦易玖愚先生珍藏之「石韻揭諦―印石巧雕展」,展出140多件作品,及部分作品拓片,讓觀眾一覽印石之美。
中國的印章文化淵遠流傳,歷數千年而未止,至今仍被視為代表個人且具法律效力的標誌之一,且發展成為具有極高度藝術價值的文物。歷史上許多古文明皆有印章文化,運用方寸之物代表個人,達到締結契約、確認身分等作用,是人類歷史發展到高度文明的一大重要象徵。從兩河流域的滾筒印章、古印度的鈕扣印章、古埃及與中國的多樣式印章,雖然發展風格迥異,然皆有其豐富的文化歷程。歷代常用的印材,有陶、貴金屬、玉、石、骨等,而在眾多的材料之中,印石因多樣的質地且蘊含天地文意,最令歷代文人所重視及喜愛。其中,又以福建壽山村的壽山石、浙江臨安昌化鎮的雞血石、江浙青田縣的青田石以及內蒙古的巴林石,最受文人推崇,有中國四大印石之稱。

此次印石展覽,展出了許多壽山石的作品。四石之一的壽山石,迄今發現有田黃、芙蓉、善伯、荔枝…等150餘品種,其質地溫潤而細膩,晶瑩剔透,色彩斑斕而艷麗,渾然天成。在唐宋之間,專以壽山石雕刻的技藝逐漸成形,自明中葉後,漸受重視。至清代,壽山石中的田黃倍受皇帝喜愛,因其色彩透黃為君王之色、石材溫潤視為有德,更被譽為「石帝」;另外,芙蓉石恬淡清雅,清新脫俗,被譽為「石后」;荔枝石潔淨輕盈,則被譽為「石妃」,為壽山石中最受喜愛的三個石種,亦衍生許多傳世之作。更因石材形狀各異,除印璽外,亦可作為石雕之用,用於觀賞、把玩、餽贈、或為珍藏,也因而將印石的用途加深積廣。

由於印石多為文人收藏把玩之用,故其中雕刻常暗藏典故,以表達祈福、祝賀、明志等寓意。除印石質美之外,雕刻家的技藝更替印章文化增添許多獨特的藝術風味。印石雕刻大致可分為圓雕、透雕及浮雕,印章上的印鈕便常運用圓雕,可供立體的觀賞,也因此更需要雕刻家對作品各面向精確把握。而透雕又稱為鏤空雕,於把玩件中最為常見。不同於圓雕,浮雕則是須附著於物體上的雕刻方式,在西方常用於花瓶、鏡框等裝飾性的雕刻。以刀法深淺又可分為數種類型,其中以中華文化獨有的「薄意」雕刻為入刀最淺、意象最高的技法。若將雕有薄意的印石拓於紙,即顯現出一幅水墨畫,是為兼容雕刻及繪畫的獨特技法,極具文化藝術價值。

本展覽自20161223日起至201735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精品長廊展出,並於1223(星期五)下午230分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歡迎觀眾一起從印材、篆文、刻製等,欣賞印章在自然材質與人文藝術上表現出融合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