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7/06/06

Kulumah!〈回家〉|106年第五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台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Lumah」在布農語意為「家」,從過去到現代,原住民面臨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的問題,「kulumah(回家)」凸顯了時下年輕人思考的意涵。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自66日起,邀集不同世代的原住民朋友,以展演藝術在史前館舞台進行對話,藉此難得機會交流與傳承原住民文化。

史前館李玉芬館長表示:史前館以「平台」的概念,為青年創造舞台,以展演藝術彼此交流,累積、提升表演經驗,同時輔以資深傳統歌舞、藝術工作者同台獻藝,達到族群文化傳承目的,並連結起部落、學校的情感,分享知識與展演的美好歷程。

106年藝術節分為展、演兩種形式呈現。樂舞表演(10666日)、聯合展示(10666日—10717日),其中聯合展示又區分為:主題展示「kulumah(回家)」藝術創作特展及台東縣高中職校成果聯合展示。史前館為了落實「以博物館舞台連結部落與學校」的理想,特別規劃在動、靜態展演中,分別邀請海端鄉霧鹿「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同台演唱Pasibutbut(八部合音)及布農族老、中壯輩木雕家創作一起展出,以達成兩代藝術交流及木雕藝術傳承目標。

特展以「kulumah(回家)」為主題,藉由藝術創作進行兩代原住民之間的對話:原居住於中央山脈區域的布農族人,日治時期被迫「集團移駐」,遷移至平地,逐漸遠離祖居地,對於山的環境記憶與情感卻不曾忘記。

史前館於2017年進行台東縣海端鄉老、中壯輩木雕家創作調查,發現作品中涵蓋傳統山林生活、祭儀、族群關係及近代社會調適等多樣面向,充滿對昔日「傳統領域」生活的思念與渴望。布農族人生活在山林,習慣以木材製作實用器物,近代也常藉熟悉的木頭做為創作媒材,本項展示邀請海端鄉耆老、中壯輩木雕家馬文達、王有福、邱馮廣田、江小龍等人聯合展出作品,可以看出當代布農族木雕藝術創作的樣貌,也反映出族人的生活,與人群、環境之間關係。

青年創作以關山工商古聖德〈回家了! Lumah〉作品為代表,在十字繡織布圖紋的基礎上,融入布農族祖靈、勇士信仰及貓頭鷹、紅嘴黑鵯等部落文化圖像,再配合現代科技的QRCode連結碼,成為具現代感的創作;他說,旅外的年輕人,當想念起家鄉時,可以隨時透過網路連結至部落傳統意象。〈回家了! Lumah〉凸顯時下年輕人文化思考的路徑與意涵,我們相信,透過藝術創作,新一代原住民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回家的路。
 

台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藝術創作聯合展亦自即日起,在史前館二樓第一特展室展出至201817日止。歡迎民眾踴躍參觀,洽詢電話: 089-381166*777    本文照片出處文化部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