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11/10

再續台日漆緣 「台灣.香川漆藝交流展」一段台灣漆藝的百年物語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首度與日本香川縣政府合辦,於20181110日~1125日在日本香川縣文化會館漆藝研究所舉辦「台灣.香川漆藝交流展」,這是台灣與日本官方首度合作的漆藝交流,別具時代意涵。

 百年漆緣的開始山中公先生
出身於日本香川縣高松市的山中公先生,日治時期在台中由岳父所開設的料亭後方製作漆器開始,寫下了台灣漆藝的發展史,在此之前,台灣只有從中國福州請來師傅製作傢俱或神像,並沒有從事漆器生產,山中公先生不只生產自家漆器,還以教育為目標,配合政府開設工藝專修學校,培育許多人才,因此臺灣的漆藝脈絡都是由山中公先生開始。尤其是山中公將故鄉特有的「讚岐雕」技法加以發揚,以強而有力的雕刻,加上鮮豔奪目之原色系,再以台灣水果、自然風土、原住民傳統紋飾和生活情形為主題研發出「蓬萊塗」,這是當時到台灣觀光可購買的紀念品,是一種充滿了異國情懷的巧緻佳作。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山中公被迫回到日本,不久抑鬱而終,20137月山中公的女兒山中美子將他生前製作使用的162件漆器與文物捐贈給工藝中心,因為她認為山中公一生奉獻給臺灣,在這裏生活,這些物品要留在台灣。因此山中美子此一善舉,也為台日漆藝留下一段佳話,也開啟了台日漆藝交流的契機。

東京藝術大學校長宮田亮平教授曾說,山中公是台灣漆藝之「母」,是生育台灣漆藝的人,而近年來台灣漆也在經由產業的興衰後,由工藝中心一步一步推廣與技術傳承,已逐漸在國際上有亮眼的表現,因此日本香川縣政府意識到山中公對於台灣的漆藝貢獻,因此期望工藝中心能促成此次的交流活動。


漆彩繽紛台灣漆藝百花齊放
漆器製作在日本非常講究師承,因為台灣的漆藝發展從山中公在1916年來台灣後才開始,因此台灣漆藝少了這層包袱與束縛,表現可謂百花齊放、多元多樣。本次展出除了有山中公的作品外,台灣第一代的漆藝家陳火慶作品《罩彩香蕉紋圓盤,臺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典藏品》、賴高山的《日月潭少女泛舟盤》是當時在山中公所主持台中工藝專修學校所製作的蓬萊塗作品、高齡97歲的王清霜展出作品《兜》則是他在1942年赴日求學,看到日本早期戰盔當場繪製的設計圖,相隔55年後再將此圖稿以漆畫表現,表現了那段赴日習藝的青春歲月,更是一生難忘的美好時光。

除此之外還有這三位漆藝前輩的第二代傳人陳清輝、賴作明及王賢民的作品以及徵件評選的臺灣當代漆器創作品與蓬萊塗文物,其中特別蒐錄6件工藝中心近年與瑞典、日本設計師合作研創的新產品,讓漆器不再只是傳統技法的表現,而是藉由工藝家與不同生活背景的設計師運用漆來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台日漆藝設計合作計畫中日本設計師吉行良平(Ryohei Yoshiyuki)與臺灣工藝家林美如共同合作的《籃子》,就是利用紙材製成一條條的紙篾後,以編織的技法製成籃子,先計算每個紙篾所需要的曲度,逐件上漆再行組裝,充分展現工藝的多種可能性,絕對能讓參觀民眾一覽台灣漆藝的豐富多元。除了展覽活動,1110日辦理的台日漆藝座談,讓雙方於漆工藝文化上有進一步的瞭解。

工藝中心許耿修主任指出,這次的參展不單指是作品上的交流,更是人與人之間、臺灣與日本之間更深化的互動,希望藉由山中公的漆藝傳承與影響,探索臺灣漆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對臺日文化交流作一梳理,延續在漆工藝文化的共促合作,並提升台灣於國際間漆文化藝術發展上的量能與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