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11/07

史前館「史前陶器工藝技術國際工作坊」開發國際共寫平台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156兩日於史前館舉辦「史前陶器工藝技術國際工作坊」,邀請來自菲律賓、法國與臺灣研究陶器的學者專家,以橫跨新石器至金屬器時代,著重陶器製作技術與風格傳統、民族考古學研究與史前陶器製作的經驗等主題分享,期待透過技術取向的工作坊,提供相關研究者及一般民眾共同探究史前陶器製作技術風采的機會。

史前館王長華館長表示:「史前館為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範疇的博物館,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思考如何以史前館豐富的館藏文物與國際研究接軌。今年有幸獲得文化部台灣行卷計劃經費支持,使我們得以進行考古學主題詮釋的主題性計劃,執行包含:史前館考古主題藝術駐村,舉辦國際專題研究工坊,以及史前館國際共寫平台的開發等三項重要工作。史前館希望透過文物研究專業化、透明化與國際化的方式,讓珍貴的典藏文物得以跨出保存櫃,成為解密過去的關鍵。」

史前館研究助理吳意琳承辦本項計畫,她表示:「以技術研究角度統合與串聯南島及太平洋地區學者研究網絡,期望能逐年搭配主題國際工坊的籌辦,將史前館在文物典藏、研究工作的努力,以務實的方式回應南島主題研究的框架,同時結合新科技與網路的影響力,將史前館行銷到國際。」

史前館共寫平台備有中、英、法三種語言,也將以最新的3D 即時渲染技術上載高精度模型,同時由各國學者專家進行撰寫器物的技術分析說明,以及其診斷性特徵。透過高科技的平台共享,跨國研究文物的時代已然正式來臨,而此平台未來也將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與提問並參與討論,有助於民眾了解博物館的專業面向。

史前館「史前陶器工藝技術國際工作坊」分為三大主題:第一項主題為東南亞史前陶器工藝技術,主講的三位學者Anna Pineda Rhayan Gatbonton MelendresAude Favereau分別來自菲律賓大學與迪里曼分校,主講<菲律賓的陪葬陶罐>,關於<菲律賓中部boholano 陶器工藝技術的民族考古學研究>,以及<金屬器時代東南亞地區拍墊法>等工藝技術。

第二項主題為台灣史前陶器工藝技術,主講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李坤修副研究員、葉美珍副研究員、吳意琳研究助理與庶古文創朱正宜執行長,他們主講<金屬器時期台灣東南海岸陶印紋概述><台灣西南部陶器風格演變><台灣東部都蘭灣繩紋陶工藝技術>

第三項主題為解析史前陶器工藝技術,主講學者Catherine Lara來自巴黎楠特爾大學史前史與技術實驗室,主講<南美洲民族考古學陶器工藝技術研究>(拍墊法)。竹南蛇窯鄧淑慧藝術總監在<台灣史前實驗燒陶的過程與心得>講座中,針對本次實驗製作兩個器形「圓腹罐」與「折肩罐」的製作經驗進行分享與討論,現場並同步展示成品。她說:「從實際考古出土的陶片與復原器物中推測可能使用的成形技法,包括土礦的練製、成形的技法以及所需用的工具,甚至燒陶的方式也必須一併考慮在內。我們綜合研究員推測的不同技法以一體成形拍墊法、拍墊加泥條、泥條加刮修成形,最後施以繩紋與刻畫紋裝飾,討論復原史前陶器工作經驗與目前面臨的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