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臺灣每年5月1日至11月30日為防汛期,是臺灣雨量最豐沛的梅雨及颱風季節。梅雨主要來自大陸長江流域的雲雨系,而颱風則是太平洋低氣壓所形成,這兩者皆會帶來連續性豪雨,也是最易發生水患的時期。
對此,教育部潘文忠部長關心防汛工作,特別前往基隆市西定國小勘查防汛整備工作,除了肯定學校防汛工作的努力之餘,亦向大家說明「離災優於防災,防災更重於救災」的重要性,對於颱風的災害防救工作,各級學校及幼兒園應針對風災豪雨可能帶來的淹水、土石流、坡地崩塌等災害的周邊潛勢狀況嚴加掌握與監測,並提醒各校於防汛期間針對以下注意事項持續強化各項整備與因應作為:
一、應密切注意中央氣象局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所發布豪大雨及土石流警戒特報,依實際需求要做好財務安置及人員撤離等預備作業,並加強演練防災自救措施;若確定有撤離需要,則迅速依所擬安全方案辦理。
二、易淹水學校請防範地下室配電等設備可能遭致淹水情形,切勿將相關設備、器材、物品置放低樓層等易淹水地點,各項教學設備及物品(如教科書、電腦設備)應進行評估調整或重新配置於建築物二樓以上空間,避免不必要的災損。
三、位於低窪或鄰近海、溪、溝邊等地區之學校,其易淹水教室及地下室入口處應設置防水閘門,並備妥沙包或沙袋,以防水患。
四、學校內外排水溝渠,應詳加檢查排除淤積使其保持暢通,避免於颱風或豪雨來臨時,發生水流阻塞而倒灌;如有裝設抽水設備,平時應定期檢查是否保持良好堪用狀態,如需檢修請速派員維修至可用狀態。
五、颱風及豪大雨預警前後及期間,請瞭解是否有教職員工生於山區或警戒區戶外活動,如果有的話,請確實至本部校安中心進行填報,並請其採取避難措施,尚未出發隊伍請管制出隊。
教育部呼籲各級學校及幼兒園應審慎評估所在地區災害潛勢狀況,落實執行防汛整備措施,檢測各項緊急通聯設備與師生緊急聯絡網絡,於颱風接近時宣導學生避免於海、水域周邊地區戲水,並特別留意學生上、放學之安全。遇有災害發生時,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對於災害搶救與復原相關工作,應以確保人員安全無虞情況下,主動積極協調應處,掌握校園及師生受災狀況,並適時向地方救災單位、災害應變中心及教育部校安中心提出救援申請與通報,以減低災損,確保校園與師生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