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衛生福利部訊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首度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簡稱SFTS)確定病例,為北部70多歲男性,近期未出國,但常至山區活動,10月24日至11月2日間因陸續出現發燒、嘔吐症狀多次至診所就醫,其後因出疹及意識改變,於11月3日送醫並收治住院,醫院採檢後通報疑似登革熱,11月6日疾管署檢驗登革熱結果雖為陰性,但經防疫檢驗人員細心探究及深入檢驗,於11月13日晚間檢驗判定為SFTS病毒陽性,並於昨(18)日召開之專家會議確認,其病毒序列與日韓流行株相近。
疾管署表示,個案目前因SFTS合併綠膿桿菌菌血症及凝血功能異常持續於加護病房隔離並接受輸血及抗生素等治療,其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共68人均無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1月27日。衛生單位於接獲通報後即啟動各項防治工作,包括於個案居住地及周邊進行環境調查、病媒蚊化學防治及接觸者之健康追蹤與衛教。防疫人員在個案住家附近並無採獲蜱,因個案發病前有山區活動史,研判曾遭蜱叮咬之可能性高,將進一步針對個案可能之野外活動地進行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疾管署表示,蜱蟲俗稱「壁蝨」或「八腳怪」,以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為主,4月至10月為國內蜱蟲活動季節,蜱蟲可能傳播萊姆病、Q熱、SFTS等疾病,國外亦有蜱蟲隨候鳥遷徙跨境傳播疾病之案例,民眾應注意防蜱叮咬,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這些區域,應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塞進襪子或鞋子裡,衣物及皮膚裸露處可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蟲藥劑。
結束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儘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暴露史,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