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7/03/18

美好,味來-食味色彩學|助偏鄉推動美感文化體驗教育 以食物開啟味覺感受力,以色彩啟發視覺創造力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文化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美好,味來-食味色彩學」計畫,今(17)日於花蓮縣秀林鄉景美國小舉辦美感文化體驗工作坊,帶領全校55位學童透過味覺體驗課程學習基本滋味、食材搭配與料理美味,引發食物色彩與味覺的聯想,再以食物作為主題與色彩靈感,進行「小感動雞」彩繪創作。
期盼藉由豐富多元的生活體驗,帶領偏鄉孩子由食、味、色、彩四個面向來體驗美學,以食物開啟味覺感受力,以色彩啟發視覺創造力。文化部表示,文化體驗教育應不同於過去只是「戶外(易地)體驗」或「做中學」的慣性作法,而是以文化性的素材為內容,發展出體驗式的文化教育,啟發美學、直覺與創造力。這次的合作計畫,就是要透過在地教育的扎根,落實從體驗之中學習。

花蓮縣景美國小位於花蓮秀林鄉的景美村,在省道台九線旁,靠山面海,學生均屬原住民太魯閣族,因當地景色優美故取名「景美」。花蓮縣景美國小校長張正德表示,靠山吃山的太魯閣族,傳統食物以肉食為主,並以甘藷、芋頭及粟為主食。族人非常講究飲食禮儀,平常家人會一起用餐,並透過敬酒儀式感謝祖先賜給他們豐盛的食物。這次的課程以「食物」為課程主題,讓許多孩子非常興奮,期待透過味覺與視覺的藝術體驗課程,讓孩子了解食物與飲食文化,進行跨文化的體驗與學習。

「美好,味來-食味色彩學」美感文化體驗工作坊,是以文化探索為核心的五感聯覺課程,以孩子最能共感的「吃」為起點,從味覺體驗出發,帶領孩子認識「酸、甜、辣、醋」基本滋味。孩子品嚐不同食材的組合搭配,以「酸、甜、辣、醋」為主味的沙拉醬汁,學習辨識酸中帶甜、或甜中有辣等綜合味覺,並觀察食物的造型、氣味、口感與味道。此外,認識義大利麵條形狀種類與口感,帶領孩子瞭解西方飲食文化,並由主廚示範各式食材與醬料,在入菜後的料理美味與擺盤設計。課程中並介紹西式餐桌基本禮儀,讓孩子感受飲食文化中的不同,進而認識自己的文化特色。


上午味覺體驗課程在前身為花蓮酒廠的日式建築中進行,除了介紹建築中歐洲風格的吊燈,並帶孩子們聆聽「Andante(行板)古典音樂曲目感受如散步般悠閒的慢活。課程中孩子們印象深刻的包括:一開始體驗四種味道的檸檬酸味很特別,五種義大利麵形狀不同,咬起來的口感很不一樣,以及主菜中的番茄醬很新鮮,搭上彈牙的筆管麵相當美味,最後則是甜點的焦糖布丁中濃濃的牛奶味最受孩子們喜愛,讓大家品嚐到主廚料理後的美味。

本次課程運用「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中「食物料理」類主題圖庫,欣賞臺灣藝術家對於食物的描繪與用色,並將課程中觀察到的食物色彩作為彩繪「小感動雞」創作的靈感,學習以創作方式來表述生活中的經驗與感動。張正德校長進一步表示,許多原住民孩子擁有藝術天份,對於色彩很敏銳,用色也很大膽,本次彩繪課程引導孩子從食物色彩和味覺聯想,學習及觀摩臺灣藝術家的創作表現,將幫助孩子提升藝術的欣賞力與表達能力,特別對於偏鄉原住民孩子來說,豐富的藝術文化體驗,將開啟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未來的想像,激發孩子們的藝術美學與創造力。
本文照片出處文化部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