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2017年數位藝術策展徵件案獲選之展覽「人艱不拆」,於(25日)舉辦開幕式,由國美館陳昭榮副館長主持,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陳蕉助理教授、策展人陳漢聲及劉星佑,以及參展藝術家許家禎、林正偉、張博傑、莫珊嵐、王祺等均出席,並由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親自為現場觀眾導覽作品。
陳副館長表示,國美館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每年以「數位藝術策展案」、「數位藝術徵件案」以及「科技融藝跨界創作補助計畫」等三類公開徵件,徵選具有主題性及開創性的策劃展,推動台灣數位藝術的發展。本次展覽由陳漢聲及劉星佑策畫的「人艱不拆」,展出國內外八位年輕數位藝術家的作品,期待透過藝術家的想像,與數位科技的力量激撞出更多藝術創意,並在作品所詮釋更豐富多元的議題及面向中,帶領臺灣數位藝術持續進化。
策展人劉星佑提到,本次展名「人艱不拆」為網路用語,出自林宥嘉《說謊》一曲,原句為「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他說自己喜歡從流行歌曲中擷取展名,表達藝術的崇高與不堪的同時,也希望引起更多大眾共鳴。「人艱不拆」由「生活處境/生存方式」、「日常/非日常」兩組對立的姿態切入,輔以面對網路世界時「獨白/對話」、「虛擬/真實」兩組對照,以作品為認識與辨識過程的起點與終點,探討數位技術中的諸多身體經驗。人們因受到媒體養成,在觀看與思考現實世界的人事物時,會出現一種與數位媒體近似的運算邏輯;八位參展藝術家以近乎反數位,卻又回應數位技術的身體經驗,指出人們思考邏輯被「數位化」,進而遺忘觀看方式其實依然傳統的狀態。對於藝術家而言,影像就是思想與實踐,拆穿與否即是生活與生存的抉擇。
「人艱不拆」共展出由張博傑、邱杰森、莫珊嵐、許家禎、林正偉、馬仁熙、蔡玉庭、王祺等八位國內外藝術家的12件作品。張博傑作品〈眾人詩〉用Google搜尋關鍵字編纂成一部「使用者」集體書寫的「詩集」,回應自身存在與數位生活兩者的衝突與荒謬。邱杰森〈阿波羅〉以自己赤裸的身軀在邊界升起全白旗幟介入空間,模糊邊界及身體的意象。莫珊嵐將留學期間印象深刻的夜市影像再製,平面化後轉換為3D雕塑作品〈沈睡的攤車〉,解構日常對於夜市攤車的記憶。許家禎的互動作品〈讓我們在一起好嗎?〉在看似日常的互動中,隱含著窺探的人性欲望。
林正偉〈飛毯_花草〉透過大量蒐集臺灣塑膠提袋上的花草圖樣,重新重組探討被遺忘歷史。馬仁熙《無題》系列並非直接指向數位議題,而是從視覺、味覺,再到物質質變,回應自身對於感官與異質化之間的思考。蔡玉庭《日常幽靈》將白膠自物件上脫模,製成完全獨立,卻又僅能在影像中成為自主的物體。王祺的攝影裝置〈貓的花與花的貓〉以百合與貓不可共存的特性切入,思考關於圖像與現實關係之間距離的問題。本展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了生活與生存情境下的經驗與知識,如何在數位與類比之間重覆斷裂又重新銜接。風、聲、光、電、圖像與影像的線索中,讓身體速率在同步的基礎上,得以開啓原初的感受。
2017數位藝術策展案「人艱不拆」將於國美館數位藝術方舟展出至明(2018)年1月28日,特展期間將舉辦多場相關活動,展覽與活動訊息可參考國美館官網: www.ntmofa.gov.tw。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