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07/24

看見.微光─非視覺藝術創作展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由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策劃的【看見.微光-非視覺藝術創作展】, 107728()827()於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希望藝廊展出,並於728日下午2時辦理開幕式,展出全盲生以不同感官探索藝術領域的創作成果。誠摯邀請您打破視覺的侷限,前來一探非視覺美學的無限想像。(每週二休館)

策展人趙欣怡多年來投身於視障者參與藝術教育權益,並於2014年創立「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她表示,在一般人認知中,視障者似乎與藝術絕緣,但實際上透過微光、聲音、觸摸及行動等,他們仍能感受到光的能量,探索生命的色彩,透過各種非視覺之經驗感受藝術、進行創作。只要提供機會,即使失去視力,仍可透過其它感官訊息感受世界的美好,並以創作表達自我想法與情感。

抱持著這種推廣文化平權的理念,趙欣怡引領私立臺中惠明盲校及育幼院、國立臺中啟明學校及融合教育學校全盲生走入創作的天地。透過複合感官認知,他們構成一幅幅自我的形貌與樣態,結合3D列印創新科技製作輔助教材與模型,表現雕塑、繪畫、身體繪畫、攝影、水墨及版畫等多元媒材藝術美學類型,進而探索、發現,並再現自我;與此同時,藉由學習觸覺辨識與導覽技巧,藝術家得以表達創作理念,帶領觀眾以非視覺美學的觀點去認識作品, 讓社會大眾也「看見」全盲者的藝術能力。

談到本次策展主題,趙欣怡解釋,「看」是透過光所構成視覺上的感官凝視,而「見」則將影像烙印在大腦的認知概念上,可形成記憶、行動與思考,甚至連結身體之多元感官訊息達到非視覺的認知能力,而兩者之差異不僅介於視覺與非視覺上感官區別,更有對於構成世界概念上完全迥異的美學體認。

「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自2014年成立以來,致力提升視覺障礙者的藝術資源,並從2016年開始藝術展覽計劃,從「光之藝廊」、「歷史建築---臺中放送局」、「臺中公共資訊圖書館」、「2017TEDXTAIPEI」,到2018年於「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策畫「 看見·微光-非視覺藝術創作展 」,讓更多人看見視障者超越視覺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