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20/03/08

跨領域專業化、照護需求在地化|協助護理人才職涯發展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從患者照護到病患家屬的安撫,醫護人員經常在高壓環境中工作,需要一定的專業判斷及素養。慈濟大學護理學系於108年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補助,辦理「護理熱忱與樂活培育跨域專業與人文兼備的護理人才」計畫,內容涵蓋跨領域專業、跨文化照護乃至醫療倫理及醫護人員的社會責任,透過校內外資源的結合,輔以職涯輔導,深化學專業知識連結臨床操作實務,瞭解原鄉健康需求、強化在地鏈結。 

而護理人員的專業,不僅要有照護知識,也要因地制宜,將照護工作在地化,因此學校規劃跨文化照護體驗課程,安排學生參與太魯閣族的感恩祭,透過深入理解太魯閣族信仰和生活風俗,學習尊重不同文化,進而反思現行的照護制度或方法在適用不同族群時如何做出最適切的調整,並思考如何提供照護者最合適的護理方式。
 
護理系三年級的劉宸妡同學於活動後分享說到:「在花蓮讀書的時間,時常會碰到有關原住民的人事物卻沒有機會深入瞭解,透過參加感恩祭,讓我學到有關太魯閣族人的飲食、住宿、烹飪、種植等方面的知識,也意識到因為地緣的關係,造成醫療資源供給及使用困難,加強原住民衛教觀念相對來得更加重要,並針對原住民族需求及特性,量身訂做適合風俗習慣的護理計畫。」
學校規劃產科照護分享會,邀請講師帶領學生觀看生產紀錄片,建立溫柔生產護理的基本概念,再安排學生參訪助產所,由執業助產師現場解說,溫柔生產就是讓每個產婦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在心理不具威脅的情況下,顧及個人身體和情緒的隱私,於友善舒適的環境中進行分娩,並強調生產其實是一個家庭的事情,除了幫助媽媽建立自信心,更是可以讓爸爸或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參與的大事。從產前訪視諮詢、生產陪伴、產後訪視,配合產婦的變化隨機應變等等,也讓同學實際體驗產前訓練。三年級的陳沛青同學在活動後回饋:「大一去醫院見習的時候也有進產房觀摩,以為生產就是一套制式流程,但是參加產科護理學的活動改變了我的想法,生產也可以是一件很溫柔的事情。」
   
做為第一線直接與病患面對面的醫護人員,需要具備多元又完善的照護知識,學校藉由課程規劃中導入職涯活動,協助學生深入反思自己未來的職涯藍圖,如同陳同學所說:「我覺得護理職涯其實很寬廣,有許多未來的可能性、創造性,並且能結合其他領域多方發展,不要給自己限制,只要有服務的熱忱去努力自我實踐,再勇於嘗試各種機會,一定能不同凡響。」
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已開始進行,各校無不精心設計各項職涯活動,準備將更新的價值觀、國際觀融入職涯輔導。
相關資訊詳見「青年職涯輔導資訊平臺」(http://mycareer.yda.gov.tw/ )





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  蘭陽新聞網報導


網路攝影展|王金雪攝影作品         

網路畫展  藝境藝術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