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7/11/24

活寶在地方 博物館與地方校園共同推出|「傳家寶的流轉歲月-土城子生活文化」特展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特別珍藏的寶貝,可能是從出生以來就一直蓋著的一條棉被,一套塵封在衣櫥已久的西裝,或是一張泛黃的家族合照。每樣寶貝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和珍貴之處,但怎樣的寶貝才會被視為是「傳家寶」?常常需要面對並收藏許多珍寶的博物館,又是怎麼來回應地方上的「傳家寶」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回應自身位處臺江地方的在地性,以文化部地方學「大館帶小館」之方法概念,媒合臺江內海「土城子」一帶十多位地方耆老、文化社群團體菅仔埔藝耕園實地的口述歷史調查行動、以及土城國小的小小解說員,來形構本次展覽的內容主體。透過將地方歷史記憶轉化為記憶文化地圖,搭配在地居民、土城國小小小解說員的解說及耆老親身演示的方式,成為彼此在深化地方知識文化與推廣臺灣歷史教育道路上的共同夥伴。


展覽自1120日至1125日在台南市安南區土城國小土城館展出,由「阿爸ㄟ討海人生」、「塭田兒女」及「鄭仔寮思想起」三大展示主題串連「土城子」這個地方豐富的歷史發展面貌。土城耆老居民和小小解說員將共同解說與地方歷史相關的影像、生活物件和地圖內容,並講述自己和過去祖先們的生活樣貌以及對這塊土地深刻的跨世代情感。每組展示主題說明結束後,也安排與各主題內容相應的體驗活動,由耆老們現場指導小朋友們學習使用們早期討海的工具以及裝扮,讓展示物件透過實際的教學現場成為傳承土城臺江地區歷史人文與知識經驗的一組「傳家寶」。


本展將於1125日對外向一般民眾開放,想瞭解土城先人胼手胝足、圍海移墾的漁農生活和因「靠海吃海」所發展出的生活智慧,歡迎與博物館、土城國小與在地居民一起走進土城子地方社會裡,共同延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土地知識。此次展示的主題地圖也將連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在125日推出的「地圖很有事:地圖的臺灣史特展」,從更多幅古今地圖的演變脈絡來觀看臺灣社會整體的發展與變遷。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