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02/04

中正紀念堂轉型願景工作坊|再次展開社會對話

新聞中心/文化部訊
文化部為進行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對話,自10612月起,已辦理4場願景工作坊,並自1071月起再辦3場工作坊。於(3)日在文化部的南海工作坊辦理第5場願景工作坊,除了採網路報名外,也開放郵寄報名。這場出席的參與者共16位,包括自行報名13人及受邀參與者,包含高中歷史及公民教師、大學生、出版社及台灣教師聯盟代表等。

文化部表示,舉辦願景工作坊,希望大家表達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看法,並對於立場不同者能相互理解,未參與的民眾亦可於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資訊平台網站留下意見。

5場願景工作坊在嚴寒的氣候中展開,參與者討論的熱度不減,進行一整天的講座與分組討論。首先,分享的是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的女兒黃春蘭女士,說明父親被處決的經過及家屬取回遺書的親身經歷,她主張園區的使用與定位可以經多方討論後決定,但是一定要改名稱。現場有參與者聽完黃女士受難傷痛後不禁哽咽。此外,播放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顧問陶士君的採訪影片,他因國家有難而年輕從軍,闡述自身生命故事。


知韓院執行長朱立熙以「從朴槿惠的垮台看韓國的轉型正義」為題,說明司法、立法等制度的重要,也以光州事件為例,思考中正紀念堂轉型,主張民主應像陽光、空氣、水一樣自然享有。文史工作者凌宗魁介紹中正紀念堂的歷史演變、空間競圖過程及建築細節涵義,提供案例說明歷史場景的社會意義,中正紀念堂未來的轉型重點須先思考處理方式的定義。

相較於前面幾場願景工作坊的討論,今日參與者對於中正紀念堂轉型較有共識,提出移除銅像等威權象徵、拆除圍牆或是保留迴廊、增加園區便利性及更改名稱等。也有參與者提出保留藝文空間及展覽,兼顧公園及廣場的功能比例,希望未來進行轉型的決策時應有民眾參與。此外,各組亦提出許多建議,包括轉型正義要由下而上由民眾主導,必須重視檔案開放呈現歷史真相,鼓勵製播相關題材的電影,促成各縣市辦理轉型工作坊,延續民眾在園區的休閒活動。對於堂體建築,有參與者建議要全部移除,也有參與者認為要保留歷史記憶。對於改名後的使用用途,建議設置歷史真相及檔案中心、人權館、台灣民主紀念館等意見。


為公開透明相關資訊,並提供使未能到場的社會大眾也能瞭解工作坊的討論情形,各場次工作坊除現場直播外,完整內容同步在於網站的「出來講」(網址:http://___cks.moc.gov.tw/event/以及「中正紀念堂轉型給問嗎」粉絲專頁直播,民眾也可到網站的「鍵盤討論」表達意見。

(4)日將再舉辦第六場願景工作坊,希望參與工作坊的朋友仍可報名310日的第七場工作坊。
報名方式除可以上網填寫表單(https://goo.gl/8U9UPZ,也可以自行下載報名表(連結:https://goo.gl/hEXcJS,填寫後寄至沃草執行團隊辦公室(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懷寧街927樓)。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