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03/24

四十一本作業簿、家umaq奪得|107年「教育金像獎」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107)年「教育金像獎」得主揭曉,金像獎學生組作品為《四十一本作業簿》,記錄新竹富興國小范熾強校長,改造學校學習氛圍,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只為了讓富興國小的孩子快樂成長;教師組作品則由《家umaq》獲獎,臺東大武國中悠˙久分樂分教師自述教學經歷,展示不負眾望的排灣族文化傳承,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除「金像獎」外,今年首度增列「銀像獎」,盼鼓勵更多人參賽,展現教育亮點;銀像獎學生組作品《硬頸向前》是為記錄7年前由已逝世的徐生明總教練創立高雄美濃國小──美濃少棒隊,在面對10年計畫即將結束之際,少棒隊努力地繼續往前進;教師組作品《那年夏天我們拍片去》,是記錄一群高中生,跳脫熟悉的環境進行拍攝創作的過程,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創作方式,在短短的5天中,全力完成創作與挑戰。
教育部為鼓勵教學現場的教職員學生,用影像記錄身旁感人教育故事或值得探討的教育議題,辦理以紀錄片或報導為主的「教育金像獎」短片徵件競賽。共計有121部影片參與競賽,經初審委員評選,各組入圍作品包括在學學生組有10部、教職員工組有6部。


入圍作品中可以看到在地文化的傳承、參與式課程的學習、教育現場無私的奉獻,以及教育精神的落實與實踐等紀錄,面向多樣化且感動人心。
其中在地文化的傳承包括:《Mlata Tong狩陷不受限》記錄了宜蘭縣大同國中的「狩獵課程」,學習的不只是技能知識,也讓學生體會祖先們傳承下來的泰雅精神。


作品中也有展現教育現場學校各自發展的參與式特色課程、特色教學,呈現出教育課程多元且創新的轉變與發展,引導學生從發現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現學習熱誠,包括:《3417》從團隊中隊長──王淳毅同學的視角來看雲林縣虎尾鎮崇德國中的探索課程,除了學習知識之外,還有培養獨立、合作的精神,從學習中成長;《下課的農夫》則是記錄深坑國小與東南科技大學合作的食農教育課程,小學生體驗大自然奧妙、學習樂趣,也更加珍惜辛苦獲得的盤中飧;《找百年水餅傳百年人情》是透過一塊糕餅,讓臺南仁德的長興國小師生們發現地方百年的傳統習俗──「擔水餅」,進而認識地方文化特色。

記錄特色課程的作品中也看到服務學習的精神,《感動菲凡》即是訴說一群15歲的高中生到菲律賓進行志工服務,在付出心力之外,並反思服務過程中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作品《這不是偏鄉,是大自然的教室!》講的是為重新思考服務學習的意義,都市高中學生與在地小學生相互交流與分享,讓服務學習變得更有溫度與深度。
部分影片也記錄教育第一線的付出,《原心》中可以看到屏東縣春日國小師長,如何突破教職人員流動與師生學習成就不高等困境;《框外的天空》記錄臺南一群國小教師們勇於跳出框架,重新思考教育的可能,主導策劃國際兒童影展的歷程。

參賽影片中有記錄學校多元校隊發展對學生的啟發故事,包括:《教響樂》記錄嘉義東石國中旗樂隊的教師們,在面對各種外在壓力下,帶領著學生們從不會樂器到站在舞臺上,也思索臺灣音樂教育的問題;《小小樂團再出發》由彰化特殊教育學校的同學們組成的「彰特小小樂團」,從家鄉出發到鄰近各地表演,過程中樂團學生們學習與成長,也把歡笑活力帶給大家。

今年也有影片致力對於教育的反思,《起跑線》觀察小學生課後參與才藝班的狀況,思索學習M型化的議題;《我們的東山之鄉》拍攝臺南東山國小正面臨資源上的偏鄉與少子女化衝擊等問題。
教育部表示,這些影片呈現當前的教育核心價值與發展,讓教育金像獎別具意義,期待透過這些紀錄或報導短片,發現教育現場的亮點。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