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9/08/13

展現偏鄉離島社區教育的生命力|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教育部推動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至今,共有34個中心學校分散在19個縣市,各中心學校主要以結合當地產業文化及社區資源,發展地方特色,成為偏鄉社區的終身學習據點,帶動村落社區的民眾能夠持續學習,拉近家庭、社區及學校的距離,讓學校成為社區的終身學習的中心,建立學習型社區。


以下列數個學校為例,臺東縣大王國小規劃校內空間與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共用,邀請大王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規劃與推展,以生活應用與健康藝文做為課程的主軸,銜接學校的特色課程與學生社團,為社區民眾開設多元共學的課程,包含運用學校內的百年茄苳樹群,辦理充滿趣味與挑戰的攀樹課程,學生陶笛隊及長青陶笛班,祖孫一起在百年茄苳樹下合奏,並應邀到金針花季等重要活動表演;運用在地天然植物的染布應用課程,動手體驗及製作提袋衣巾等,美化了居家佈置及生活情趣;排灣母語及傳統舞蹈的持續性課程,也成為社區的特色表演團隊,大力傳承及發揚在地的族群文化。


花蓮縣明利國小規劃校內空閒教室為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除活化校園空間外,更活絡社區與學校使用範疇,積極邀請社區內學有專精的講師開設適合社區居民與校內師生共學的多元學習課程,如帶領祖父母玩桌遊活動,從阿公阿嬤及孩子的笑容看到老人家的滿足及學生的成就感,體現服務學習、親子共學的真諦;透過社區耆老解說太魯閣族文化發展,讓族人更熟悉本族文化;在地素人藝術家教授族人傳統之編織及飲食等文化技藝課程,DIY活動體驗文化之美,走讀社區,認識在地文化。

澎湖縣馬公國小,因異國聯姻的比例高,故運用新住民的專長,開辦異國料理烹飪班及多國語文班,教授印尼語、越南語、英語、日語及韓國語等,以學習基本對話,認識異國文化;在養生保健部分,結合當地太極拳養生協會,特別推出「養生氣功班」、「社區氣功班」,指導民眾認識身體,照顧身體及活絡筋骨,吸引不少民眾到場一同學習。


宜蘭縣同樂國小,傳承在地特色文化如歌仔戲、洗衣溝文化,使在地文史得以保存、傳播與發揚,並結合社區DOC數位中心與觀光,協助社區發展推廣與行銷在地農特產,讓社區居民有更多元的學習面向,依興趣與需要做選擇。


這些設在偏鄉離島的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每年開設約固定班次的多元化學習課程,學校帶動社區的終身學習風氣,已成為當地社區、村及學校互動的最佳示範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