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7/07/21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2017 國際交流《懸絲偶大師班》創作成果發表會

新聞中心/宜蘭縣訊
來自德國的美女懸絲偶大師,將廢雨傘變成神奇戲偶
一把雨傘除了擋雨、遮陽、防身,竟然還能成為懸絲偶的機關。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特邀來台的德國籍偶戲藝術家艾莉絲,正在位於五結的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施展著懸絲偶的魔法。為期12天的工作坊成果於今日發表。由16位來自各地、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展現與艾莉絲一起工作的多種懸絲偶類型,無論素材是蘋果、紙張、絲巾都充滿張力,其中最令人驚嘆的焦點是由雨傘骨架所發展出的傘骨機關偶。

今年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第二度邀請資深的偶戲研究者,現為德國非常活躍的戲偶導演、設計、製作、表演全才,同時也是FAB劇團創辦人的艾莉絲•泰瑞思•葛夏科(Alice Therese Gottschalk)來台開設「2017懸絲偶大師班」。

當隨手可得的雨傘化身為蜘蛛、青鳥、有著長睫毛的小男孩、穿著蓬裙的華麗女士,操偶師們活靈活現地展現了精湛的製偶工藝和操偶技巧,令在場的觀眾驚呼連連,老師艾莉絲也在一旁全程陪伴著學員,有時微笑、有時蹙眉,和學員們心意相連。

長期投入生態觀察,來自美濃的羅元鴻製作了一個身穿黃衣、長著黃色翅膀的「黃蝶行者」,展現了對家鄉黃蝶的關懷。學員中年紀最小,目前就讀於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學系大二的林薇仁發表了一段雲朵踢球。小小的雲朵以人類的姿態踢著氣球,細膩的關節活動令觀眾好驚艷。花蓮冉而山劇團的團員周邦蓉則是以螞蟻為題,展現了一段人與偶間的自然互動。
「驚喜」、「創意」是艾莉絲對工作坊學員們的評價。此次參與的16位學員必須通過資格審查,都具備偶戲、劇場或美術相關的資歷,還有多位遠從北京、香港、澳門及廣州的劇場工作者慕名前來參加。學員們在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紮營」了12天,上午在排練場中進行身體課程,屏氣凝神的跟著老師艾莉絲認識肢體、開發操偶才能。到了下午則一頭埋進製偶工廠中,一步一步的拆解傘骨、穿針引線,一直製作到深夜,就這樣重複著規律的「操練」,終於在成果發表會前完成了懸絲偶的模樣。在這段期間,工廠中只聽見機器吱吱的打磨聲、學員老師間低聲的交談聲,機具不時冒出小火星,學員的體力和腦力都應用到了極限。

曾擔任水果冰淇淋戲偶設計師的謝志明邊上色邊說:「做偶做了多年,一直想做一個懸絲偶,終於實現了。」畢業自輔仁大學英文系的于恩平雙手不停地調整絲線,嘴上還叼著一根針說:「綁線時恨不能有三頭六臂。」來自澳門滾動傀儡另類劇場的藝術總監林婷婷形容:「快完成的偶跟我原先的預想已經很不一樣,有時偶會跟我說話,告訴我它想成為的樣子。」北京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孟憲龍滿臉柔情的捧著戲偶的頭說:「這個睫毛是我給他剪的,要講究整體感,急不得,製偶就像是在修心。」老師艾莉絲則微笑表示:「16個學員就要設計出16種綁線和操縱的方式,對我和學員都是挑戰。」

「懸絲偶是偶戲中比較複雜又花時間的一種,你越心急線就會越纏繞,反而是要靜下心慢慢地跟偶相處,讓偶跟你溝通。」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藝術總監鄭嘉音語重心長的娓娓道來。短短12天,老師和學員在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中培養出了好默契和好感情,行政總監曾麗真溫暖的鼓勵大家:「這段時間學的只是一個概念,大家除了把想法帶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偶戲村也隨時歡迎大家回來,不只是懸絲偶,也繼續交流當代偶戲,把對偶戲的熱情凝聚成一股當代劇場的力量。」

利澤國際偶戲村位於宜蘭冬山河畔的利澤地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承租農會穀倉進行翻修整建,有著寬敞的排練場和專業的製偶工廠,和社區互動親密,積極辦理偶戲教育推廣及專業交流活動與課程。今年更租下農會舊大樓進行擴建,預計9月完工開幕,將邀請更多國際偶戲藝術家駐村創作交流,也提供國內偶戲工作者更多進修學習機會,同時更將深耕在地,進行藝術教育扎根,並定期開放,供偶戲愛好者參訪交流,可望成為宜蘭地區的文化新地標,並成為亞洲重要的偶戲藝術創發基地。

邀請你,按讚 或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