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製作

※防範 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

2018/10/23

找到校園的靈魂|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微電影記者會

新聞中心/教育部訊
教育部中長程美感教育計畫」在五年期間,從幼兒教育到中等教育,從點的美感創意活動,到線的美感教育各項子計畫施行,進行全面性的公民美感教育翻轉組織佈陳;這場新一代的美感教育運動,不僅是一個計畫案,而是透過參與、互動、創造與價值轉換所建構的經驗,不斷地創造生活中的「動態演進歷程」,

(22)日下午2時於教育部五樓大禮堂辦理美感教育微電影首映會,向各界呈現校園美感努力的成果,藉由「境教」方式,整合藝術、空間與設計等領域,打造一座跨越校園、社區與社會間的藩籬、展現文化創意與設計之美的公共美學教育場。

微電影首映記者會,特別將微電影中溫馨的步道場景複製到現場,除了邀請屏東縣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到現場演出,展現活力與步道帶給他們的生命力之外,同時邀請校長現身說法。賴慶安校長表示:當初學校想建一條水泥步道,解決餐車在紅土地上推送的艱難,經過專業團隊不斷的溝通,發現這不是一般的工程發包案,而是營造一個與環境對話的平台;於是主任、族語老師、體育教練、部落裡的砌石師傅陸續參與校園的改造,步道逐漸變化成蜿蜒的、架高的樣貌,讓動植物可以任意穿越,它不再是操場中央攔截水脈生態的水泥堤壩,而是可讓學生停留歌唱、隨風奔跑的場域;各科老師也嘗試將步道納入課程設計之中,讓步道成為古謠與族語的學習之路。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計畫主持人顏名宏教授指出,教育部在105年開始進行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當時近百所學校報名,從中找出6所最卓越的範例,而影片中的泰武國小就是其中一例。顏教授認為,過去的校園環境美化,著重在彩繪、裝飾藝術,或只是想申請一筆錢做設施整修。但這次教育部推動的校園美感環境再造,不再是創造生硬的、表象的物件,而是找出屬於每個學校的特質,鼓勵師生探索學校的歷史、發現校園的故事,讓空間說話、讓校園環境可以「活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